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非常常見到的病症,病患常見的主訴是—

1.早上一下床踩到地板時,腳跟會有強烈刺痛,在步行幾分鐘後,刺痛感才漸漸舒緩。

2.行動一段時間後,痛覺又再度產生,有時幾乎寸步難行。


一陣陣腳底刺痛的困擾,不時地干擾患者的生活行動。

這一類的病人其實在接受藥物藥劑(B12、類固醇)注射、復健物理治療(熱敷、紅外線、電療、超音波等)、自費震波、中醫、推拿、民俗療法、整骨等,症狀雖然會有些改善,但常常因為多走些路後,疼痛又會再次出現這樣反反覆覆的病情,不但困擾病人,更使得醫師或是治療師感到氣餒

問題就出在....不去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只是一味想辦法去改善症狀;就好像看到病人腹瀉,就一直給止瀉劑, 都不管發生腹瀉的原因,這樣的治療如何能根治呢?

所以治療足底筋膜炎,一定要先了解造成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足弓塌陷(扁平足)所引起。
因足弓塌陷引起足部力學錯誤,造成足底筋膜被過度拉扯,而產生的發炎疼痛現象 。若不改善足弓塌陷,再多的治療也是枉然,只是暫時緩和症狀,疼痛只會反反覆覆而來。

以下先就足底筋膜的解剖位置開始談起—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為腳底足弓之最主要支撐,而足弓的主要功能為吸收在正常步態週期中著地期身體施加於腳踝的重力,避免足部骨頭直接撞擊地面因此,從生物力學之觀點,任何可能導致足底筋膜受到不正常拉力之因素,皆可能導致筋膜對附著端之骨骼

及其相連之組織產生牽拉及傷害,進而產生導致病人感到疼痛的足底筋膜發炎現象,甚至後來會在足跟骨處形成骨刺。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

例如:扁平足、空凹足、足跟肌腱過短等等,皆可能改變正常步態的生物力學而導致增加足底筋膜之張力;當足底筋膜的張力加上外力超過筋膜本身的韌度時,就會造成足底筋膜受到拉傷而發炎,也就產生腳底刺痛﹔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因扁平足所導致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

想像一下,足底筋膜就如同一條像皮筋一樣;上圖,上方橡皮筋是繃緊狀態,下方橡皮筋是放鬆狀態,此時再施加一個橫向拉力,哪一個比較容易被拉斷﹖
當然是緊繃狀態囉,所以因扁平足會使得足底筋膜被拉長,足底筋膜就一直維持在高張力狀態,外力一加上去,當然就容易受傷發炎了!
因此,若不先改善扁平足的問題,任何的治療都只能短暫性解除疼痛,一旦病人腳著地時,就一樣會有身體的重量施壓於受傷的足底筋膜上,又會造成稍微才恢復的足底筋膜又再次受傷,這也難怪足底筋膜研會如此難根治了。

既然知道足底筋膜炎的最常見原因是足弓塌陷所引起,若不先矯正足弓塌陷,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效果當然不好

所以,不改善足弓塌陷(扁平足),任何的治療速度都比不上因走路所造成的受傷速度



足弓若回到正常位置,足底筋膜就不會再被不正常的過度拉扯,足底筋膜炎當然能夠獲得改善!




常常有些人建議足底筋膜炎患者,多休息少走路,這有點因噎廢食的感覺。
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 想辦法讓患者在走路站立時,都不會過度拉扯內側足筋膜,這樣足底筋膜才能得到休息,疼痛就能改善的。

所以改善足底肌膜炎重點:
→如何避免過度拉扯內側足筋膜 ,
→最重要就是改善足弓塌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on L 的頭像
    jason L

    足部問題---物理治療觀點

    jason 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